0359-2150909

果业资讯
联系我们
  • 全国热线:

    0359-2150909
  • 传真:

    0359-2397008

  • 联系地址 :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周西路11号中银大厦

 果业新闻快报
首页--果业资讯--果业新闻快报
关注|新形势下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定位与趋势..........................................会员收费标准:10元/条!

发布时间:2019-01-12  发布者:中农乐千乡万村APP

关注 | 新形势下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定位与趋势

前  


        苹果在我国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扶贫和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出台,苹果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和形势,中国要强,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果乡必须美;中国要富,果农必须富。然而,当前我国******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我国作为苹果生产的大国,仍存在市场相对过剩、品质不高、价格低迷、出口创汇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笔者系统分析了我国苹果产业步入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了苹果产业的发展定位,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我国苹果产业面临的新形势

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苹果绿色发展行动******启动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九大之后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开启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推进苹果产业绿色发展,是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是加快苹果产业现代化、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保障果品******、资源******和生态******具有重大意义。苹果产业绿色发展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质量提升,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苹果产业发展格局。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

苹果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先导产业


        2018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受地理、气候等因素限制,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规模小,农产品竞争力差,加之果农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科技知识缺乏,从摆脱贫困到实现富裕还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苹果产业已成为陕西、甘肃等西部贫困地区种植规模******、覆盖面***广、对农民增收贡献******的特色产业,各地走出一条“苹果大产业,农民大脱贫”的特色产业扶贫之路。甘肃省静宁县把脱贫攻坚与苹果产业相结合,全县3.1万户15.4万人依靠苹果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苹果产业真正成为静宁县经济发展的“聚宝盆”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陕西省延安市100多万人从事苹果产业,占总人口的45%,覆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70.5%,年人均果业收入5000元以上;苹果产值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南部基地县及北部果业专业乡村苹果产值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以苹果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带动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经验。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苹果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要实现苹果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科学分析当地资源禀赋,筛选确定具有区域优势、市场前景的主导品种,促进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培育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发展短板,加快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把苹果产业打造成******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希望产业、活力产业、富民产业,***终实现“让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果农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果乡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目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

苹果提质增效成为新业态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阶段性的农产品供给过剩和总量不足并存、农民增收缓慢等难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可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还能破解诸多难题。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六大核心内容: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农业农村内******展动力。简而言之就是调结构、提品质、去库存、降成本、促融合和补短板。对苹果产业而言,要在产区、品种结构、产业布局上做调整;通过高标准建园、省力化修剪、精准化肥水管理、精细化花果管理和商品化处理进行品质提升;通过打造高端和精品苹果产业链、实施品牌化销售增加市场占有率,减少库存;通过轻简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挖掘苹果产业资源禀赋,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价值的攀升;解决小农分散经营与规模化市场、现代栽培模式与传统高强度低效益管理、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与果品质量******之间等矛盾,补齐产业短板,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苹果产业提出了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现阶段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由注重产品消费到注重服务消费;由物质生活需要到政治参与、公平正义的需要;由生存需要到享受需要再到发展需要。人民期待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生活,但与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还存在诸多矛盾。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对果品的消费需求正由过去的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吃得营养健康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品牌品种和稀有特色品种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式,苹果产业要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目标,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坚持市场导向,加快品种改良,推进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收、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走一条产出******、产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化苹果产业发展之路。

我国苹果产业的基本定位

        
        

        

苹果实现足量供应,满足了人民生活需求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16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达到238.4万hm2,占******栽培总面积的45.04%。苹果总产量达4444.86万t,占******苹果总产量的49.76%。目前,我国人口全球占比约为18.72%,用占******约50%的苹果供应占******18%的人口,实现了足量供应。2006—2016年,我国苹果表观消费量(产量+进口量-出口量)从2512万t增长到4262万t,10年的增长幅度达到70%,消费总量已经达到全球消费总量的58%,成为************的苹果消费国。2016年我国苹果人均年消费水平达到30kg,其中鲜食消费占苹果总量的90%左右,剩余10%为加工消费。

阶段性供过于求和结构性供不应求并存


        随着我国苹果栽培面积的扩张和产量的不断增加,我国苹果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而我国苹果品种结构单一,富士苹果约占72%,且伤残烂果率为18%~20%。单一品种集中上市,导致压价风险,果农增产不增收,由于受布局、种植技术、投资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国苹果整体品质比较低劣,进入国际市场的数量十分有限。目前苹果消费仍以国内为主,因而表现出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消费增长严重滞后于苹果产业发展速度,这也加大了苹果产能相对过剩。国产水果占领的市场目前多为低端市场,******的优势在于低端市场的消费人数***多,多以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但是盈利就没有那么乐观了,殊不知高产低质的果品更难具备市场竞争力,出现年年谈丰产、丰产不丰收的怪相。

        目前市场上中早熟品种缺乏,仅占15%,优质苹果、高端精品苹果、功能性苹果、新特苹果缺乏,价格越来越高,并且受到市场的追捧,呈现结构性供不应求的局面。进口水果往往占领的是我国的高端市场,******的包装、较优的品质成为进口水果在国内畅销的一大原因,有钱的消费者往往抱着“吃不着******的,也要吃***贵的”的心态去购买进口水果。2017年我国苹果进口量6.8万t,同比增长2%,进口额1.1亿美元,进口苹果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苹果市场供需矛盾。


苹果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要较长时间    

        在新形势下,苹果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数量减少,苹果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传统栽培模式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优质******的现代化果园成为苹果产业发展的新动能。然而,苹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仍有较长一段路需要走。2016年全国第3次农业普查显示,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人,其中55岁及以上10551万人,占比为33.57%,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突出,主体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60岁及以上劳动力占18.42%,2020年农村60岁及以上老人将占24.50%,2030年将达33.80%。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瓶颈,老龄化果农接受新模式、新技术较慢,知识更新滞后,生产规模缩减,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降低。

        截至2013年底,经营耕地面积10亩以下的农户2.26亿户,占家庭承包户总数的85.96%以上,经营耕地10亩以上的农户仅占14.04%。到2014年,尽管经营50亩以下的农户仍占绝大多数(98.71%),但经营50亩以上的农户比例在持续上升。2014年底,全******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达0.26亿hm2,是2010年的2.16倍;2014年农地流转总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32%,比2010年提高15.6个百分点。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仍是主体,转变为规模化的现代化生产迄今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愿景。现代栽培模式果园建园成本较高。以行株距4.0m×1.5m的矮化自根砧果园为例,每亩栽植矮化自根砧苗木110株,加上水泥立柱、竹竿、卡簧、钢丝、水肥一体化设施、土地平整、农家肥深翻、园艺地布,以及苗木定植和水泥柱架设所需的人工费用等,合计每亩建园成本为1.5万元左右,加上前3年的拉枝、修剪、喷药、施肥等管理投入,进入结果期之前每亩管理成本基本为2.5万~3万元。较高的前期投入、新的技术要求、机械化的购买和应用等非传统生产者能轻易拥有和掌握,因此替代传统生产模式仍需要较长时间。

新形势下苹果产业的发展趋势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巩固优势区,强化特色区

       我国现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栽培苹果,渤海湾苹果产区和西北黄土高原区是两大苹果产区,2016年两大产区苹果栽培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28.31%和52.94%,产量分别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37.21%和54.14%。近年来,苹果优势产区呈现由东向西转移的趋势,以渤海湾产区的山东省和辽宁省为例,2010—2016年,苹果栽培面积分别从26.5万、12.6万hm2变化为30.1万、15.5万hm2,增长比率分别为13.58%、23.02%;产量分别从799万、209万t变化为978万、257万t,增长比率分别为22.40%、22.97%。以黄土高原产区的陕西省和甘肃省为例,2010—2016年,苹果栽培面积分别从60.2万、28.7万hm2变化为70.5万、29.4万hm2,产量分别从856万、202万t变化为1101万、360万t。苹果栽培区域也出现从低海拔向高海拔转移的趋势,近年来,高海拔地区苹果产业蓬勃发展,如陕西延安(洛川)平均海拔1480m,甘肃静宁平均海拔1600~2200m、天水1100~1300m,云南昭通平均海拔2280m,四川盐源平均海拔2560m,新疆阿克苏平均海拔1100m,这些地区生产的苹果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品质优异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售价高于其他苹果产区,成为发展苹果的特色优势产区。




强化果业科技创新

加快苹果品种的国产化开发与推广  

       建国以来,我国选育的苹果新品种有330余个,但选育出的品种都是半成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中自育品种构成比例低,而从日本引进的富士系列品种栽培比率高达72%。在自育品种中,秦冠苹果一度成为西部苹果产区的主栽品种,栽培面积超过15万hm2,先后在全国27个省(市)推广栽培,并被匈牙利、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栽培;华硕已在8个苹果主产省进行区域示范和推广示范,目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0.2万hm2寒富苹果在辽宁、甘肃、宁夏、新疆、陕西等地发展迅速,栽培面积已达到13.3万hm2瑞阳和瑞雪3年推广0.33万hm2,有望成为黄土高原苹果产区主栽品种;福丽和鲁丽新品种权也以不菲的价格转让给企业。然而,绝大多数自育品种审定后缺乏后续的示范推广,不了了之。


 

       今后应加强国产新品种选育,服务市场、引领市场,加快国产本土化品种的区试,开展自育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在砧穗组合筛选、无病毒母本繁育、贮藏保鲜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方面形成配套技术体系,建立一批自育品种示范园,利用现有的政府推广体系和以企业为主的市场网络实现自育品种的示范和推广。


栽培模式创新  

       我国苹果的栽培模式仍以乔砧模式为主,矮砧等现代苹果栽培面积22万hm2,占全国苹果总面积的10%左右。矮砧集约栽培是主流方向,但我国由于多样化的区域特征和产业布局,在栽培模式的选择方面,特别是砧木类型、砧木的利用方式(乔砧、矮化中间砧和矮化自根砧)、砧穗组合筛选等方面,需要根据各地的区域条件进行******评估和选择,做到适地适栽。以科技创新推动苹果产业从传统生产向现代栽培模式转变,但绝不仅仅是向矮砧栽培模式转变。现代栽培模式的内涵应该包括资源使用强度小(节省肥、药、水、土地、人工)、机械化程度高(能用机械绝不用人)、环境友好可持续(保证多年以后还有果园)和资本回报率和劳动生产效率高(生产者和投资人挣钱、劳动者有尊严)。


精准化土肥水管理技术

       我国大部分果园以传统的大水漫灌为主,采用节水灌溉的果园不足13%。果园施肥以经验施肥为主,缺乏科学依据,化肥过量施用严重,每年高达217.3万t,是美国的2.5倍;肥料利用率低,化肥平均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30%,钾肥为40%~70%。土肥水管理是实现优质生产的基础,沃土养根是关键,要采用果园生草、种植绿肥和有机物料覆盖等方式培肥果园地力,提高养分的有效性,结合果园植物残体还田技术,实现果园植物残体的循环利用,优化化肥与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绿肥、废弃物资源配合施用技术,合理利用新型专用固体肥(包括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料等)和多功能环保型专用液体肥及增效助剂,根据不同品种、树龄、立地条件和栽培模式下的需肥参数,进行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实现肥水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科学化和自动化。

省力化花果管理和无袋栽培

       目前,我国苹果花果管理技术繁杂,99%的果园仍采用人工疏花疏果,每亩人工成本1000~1200元。果实套袋在苹果生产中仍占主导,山东苹果套袋比率几乎为100%,陕西省在90%以上,辽宁、河南、河北、山西和甘肃等省为55%~85%。苹果生产中每亩果袋、套袋人工、摘袋人工费分别为780、780、390元,约占果园总投入的40%。省力化的花果管理技术无疑是降低我国苹果生产成本、实现苹果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喷施西维因、石硫合剂、萘乙酸、乙酸钙制剂等化学疏花疏果药剂,可节约用工80%,每亩降低成本800~1000元,但使用时药剂种类、浓度、次数,天气、温度等因素都成为该项技术推广应用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机械疏花疏果在德国、意大利等欧美******均有使用,但因其高昂的价格以及栽培模式的限制在我国并未推广应用。但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果园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技术的完善,以化学和机械疏花疏果替代人工成为必然。无袋化栽培生产是今后苹果生产的发展方向,但其并不是简单的生产回归,而是要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通过一系列免袋栽培的技术体系,实现省工节本,同时保证果实的外观品质、低病虫果率和食品******。无袋栽培技术体系要涵盖产地环境优化、着色系免套袋品种选育、宽行高干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控以及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各个环节。

果园病虫害科学防治,植保机械化和自动化 

       我国每年苹果园农药消耗量约14.1万t,农药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现象普遍且严重。打“保险药、放心药”已成为常态。为实现主要病虫害的有效防控,首先要摸清优势产区苹果园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流行规律以及农药施用情况,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筛选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新产品(新剂型)和长效缓控释助剂(胶体)及其组合,开发一药多效或少药多效的******农药组合,通过******精准施药技术与新型施药机械,明确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农药品种及使用时间、方法和数量,实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适量用药。同时要开发一些生物农药(微生物菌剂、农用*********等)、理化诱杀产品(******、食诱、性诱、诱/杀虫灯)等化学农药替代产品,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用药,构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苹果的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销售 

       目前,我国苹果的商品化处理水平较低,仅占全国苹果总量的10%,与发达******(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地方直接在地头进行人工分级、装箱和交易。多数贮藏企业没有预冷设施及清洗分级设备;冷链流通体系尚未完善,贮运不规范;品牌意识淡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不多,品牌效应不足。采后商品化处理是提高商品一致性和销售价格,实现产后增值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生产者***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新型经营主体应当承担起这一职能,完善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通过机械化处理,完成清洗、******、涂蜡、分级、包装、入库等程序,提高苹果的商品性状,满足市场对******果品的需求,增加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同时要强化气调和恒温贮藏等技术,结合冷链运输,实现果品的周年供应,通过果汁、果酒、果醋、罐头、苹果脆片等加工,延伸苹果产业链。


  

       继规模化、标准化之后,我国果业已然迈入品牌化时代,对建立稳定的果品消费群,获取高额溢价意义重大。在2018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中,烟台苹果品牌价值137.39亿元,洛川苹果72.88亿元,灵宝苹果60.05亿元,静宁苹果47.89亿元,万荣苹果30.65亿元,这些区域公用品牌已然成为各苹果主产地的名片。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各地果业竞争力将随着其品牌建设力度的不同而严重分化。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就要积极推进品牌策略,通过制定实施果品标准,着力推进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地理标志和商标注册,有力地促进果业的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加快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进一步鼓励工商资本和企业

进入苹果产业

       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果业现代化却受制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主体,“大产业、小果园”“大市场、小果农”的现象比较普遍。2017年,我国东部5亩以下的果园比率达到90%,西部地区为75%,陕西省果农户均经营果园2亩左右。果农受经营规模的约束,无法采用现代化的集成技术,产品一致性差,开拓市场能力弱,不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涉果企业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上规模、有影响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2.6%。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为工商资本进入苹果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工商资本的进入带来了超前观念、先进管理、充裕资金等,家庭农场、大型农事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生产和市场的主力,能够开展高标准、规模化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生产,在果品加工流通和社会化服务方面也占优势,推动了传统苹果生产向现代苹果生产转变。海升集团投身苹果产业,从优选品种、优质苗木、种植示范、冷链物流,再到品牌营销打通农业全产业链,在全国17个省份建立示范基地60个,发展成为中国矮化密植苹果规模化种植的*********。大连天盛、中林丰沃等企业引进荷兰苹果大苗繁育技术,在带分枝大苗培育和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方面也做出了不菲的成绩。在今后的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鼓励工商资本和企业进军苹果产业,充分利用工商资本带来的先进理念、技术、管理以及人才、资金,给苹果产业注入先进的生产要素,通过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方式,推动苹果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延伸产业链。


挖掘苹果资源,拓展果业功能,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发展

       我国是苹果属植物资源起源中心之一,苹果种质资源极为丰富。我国现有******苹果种质资源圃5个,其中辽宁兴城保存1134份,吉林公主岭保存433份,云南昆明保存134份,新疆轮台保存166份,新疆伊犁保存200份。不同的苹果资源在树姿、果实大小、颜色、成熟期、叶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新形势下,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苹果资源多样性,开发苹果产业多种功能,丰富创意果业内容,促进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把传统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果业。目前,我国大部分苹果园仍处于以种为主的单一业态,与二产、三产的融合互动较为欠缺,或者融合程度低、层次浅。苹果产业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就要融合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科技产业园、生态循环果业、农旅一体化等新业态,引导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苹果生产过程中加入农业劳动、赏花、赏果、采摘、加工、佐餐等,实现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多功能、新业态转型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




加大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

新技术在苹果产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苹果产业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缺乏深度融合,只有概念性的提法,缺少实质内容。如今,农业大数据是苹果产业不可或缺的支持,用数据支持管理、营销、服务并促进创新是未来苹果产业的发展趋势。苹果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而是带动苹果生产、经营、管理与人才的一场深刻而系统的变革。苹果大数据产品真正服务于三农,需要进行持续产品迭代,形成技术研发和需求双驱动创新战略。在苹果大数据的运用中,必须注重对苹果基础大数据的系统性、******性、可靠性、多手段的采集,并着力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通过互联、物联,建立云计算,才能成就苹果大数据服务。万物互联的时代,专家、产业从业者、果园紧密相连,生产、市场紧密相连,技术、投入品紧密相连,人工智能、互联网+产业将引领产业革命。




支持产业引智、引才、引资,

以开放的心态推动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继续出台相关政策,依托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盟、******“千人计划”服务窗口、“千人计划”网等机构,面向“千人计划”专家、全国留创园人才、海内外高端人才,搭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宣传展示平台,推进中国—东盟及其他******或地区知名企业、专业人士深入交流,聚焦我国苹果产业发展需求,促成一批企业和海外、海归高层次人才落户中国,签订一批苹果产业方面投资合作、人才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围绕我国苹果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引资引智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纳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苹果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和产业智库建设,推进我国苹果产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


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市场引导生产,通过生产创造市场,创造消费,引导消费

       2016年我国苹果出口量135.8万t,占生产总量的3.06%,占******苹果总出口量的15%;出口额14.96亿美元,占******苹果出口总额的20.59%。但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较快,造成生产成本升幅较大,苹果质量以及土地、劳动生产率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距离优势和消费习惯的相似性,我国苹果主要出口至东南亚地区,欧美******消费者喜欢果个适中、糖酸含量均较高、风味浓郁的苹果,与我国消费者喜爱果个大、味甜少酸的苹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国苹果在欧美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在开拓国际市场时,要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定向栽培,确定具体的生产方向、市场目标、果品规格及相应的标准,增加国际市场份额。


       当前,随着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大幅度提高,其购买力势必增强,人们对苹果消费的质量、品种也将提出更新的要求。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16元,比2010年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63元,比2010年增长108%。同时,我国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据统计,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预计到2020年,这一群体将达到1.58亿户,相比2015年会有53.9%的增幅。目前我国80后、90后人群占比约为30.6%,这部分群体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和超前的消费观念,已成为引领当前消费的重要力量,他们对果品的追求及消费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已形成求新、求异、求名、求洋的消费心理和少量多次的购果习惯;崇尚自然、追求健康,不仅要求果品的口味、色泽、新鲜程度等感官特征,对果品质量******卫生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注重果品的品质,对果品产地、果品营养成分和果品购买便利性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更在意果品的品牌文化与精神内涵。因此,苹果生产者在选择发展品种时,应根据区域生态条件,现阶段栽培管理技术和消费需求去综合考虑,牢牢抓住品质和特色这两大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的法宝,因地、因市、因时选择适宜品种和适宜规模,立足品质,缔造品牌,挖掘文化、精神与内涵,密切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与纽带,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建立消费者评价标准体系,进行针对性生产。

声  明:本文摘编自《中国果树》2019年第1期“新形势下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定位与趋势”(程存刚,赵德英)


中农乐千乡万村App
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部电话:0359-2150909

会员入会电话:0359-2397008

技术部电话:0359-2397003

公司加盟电话:0359-2397002

投诉电话:0359-2397087

果品销售部电话:0359-2397015

微信公众账号:znl-com-cn

投稿邮箱:527262424@qq.com

Copyright © 2019 中农乐

 

权所有: 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0359-2150909  传真:0359-2397008 
邮编:044100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周西路11号中银大厦